中心供氧系统的气源主要有液氧、医用制氧机、氧气瓶组三种选择,以下是具体介绍:
液氧
来源:通过空气低温分离技术从空气中制取,将空气冷却至低温状态,使其液化,然后利用不同气体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,得到高纯度的液氧。
特点:液氧的储存密度大,相同体积下储存的氧气量多,因此储存空间相对较小。大型医院通常会选择液氧作为主要气源,能满足大量患者长时间的用氧需求,可减少气源更换或补充的频率。但液氧储存需要专门的低温储存罐,且对罐体的保温性能和安全性能要求高,同时,液氧汽化需要配套的汽化设备,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。
医用制氧机
来源:利用分子筛吸附技术或膜分离技术从空气中制取氧气。分子筛吸附技术是通过分子筛对空气中的氮气、氧气等气体进行选择性吸附,从而分离出氧气;膜分离技术则是利用特殊的高分子膜对不同气体的渗透速率不同,实现氧气与其他气体的分离。
特点:医用制氧机可根据医院的用氧需求随时制取氧气,具有较好的灵活性。适用于一些对氧气需求量不是特别大,或者需要灵活调整用氧量的医疗机构。其操作相对简单,维护成本较低,且制取的氧气纯度较高,一般能达到 90% 以上。不过,制氧机的产氧量有限,对于大规模用氧的医院可能无法单独满足需求,常作为辅助气源或在小型医疗机构中使用。
氧气瓶组
来源:通过将气态氧压缩充装到氧气瓶中组成瓶组。氧气通常由专业的气体生产厂家生产,通过管道或槽车运输到医院,再充装到氧气瓶中。
特点:氧气瓶组具有使用方便、灵活移动的特点,可作为应急备用气源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,如病房内临时需要增加氧气供应点时使用。但单个氧气瓶的储氧量有限,需要多个氧气瓶组成瓶组才能满足一定的用氧需求。同时,氧气瓶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,确保其安全性,且更换氧气瓶的操作相对繁琐,需要一定的人力和时间。